黔東南地圖全圖高清版是整個黔東南地區(qū)的高清版地圖,地圖可以放大觀測,內容詳細描繪了整個黔東南的縣市分布,能夠快速了解黔東南的地理位置和山水走勢,黔東南居住著多達33個名族,是風景秀美的旅游勝地。
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位于貴州省東南部。下轄16個縣市,州府凱里市。全州轄凱里1市和麻江、丹寨、黃平、施秉、鎮(zhèn)遠、岑鞏、三穗、天柱、錦屏、黎平、從江、榕江、雷山、臺江、劍河15縣,凱里、爐碧、金鐘、洛貫、黔東、臺江、三穗、岑鞏、錦屏、黎平10個省級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。有7個街道,94個鎮(zhèn),110個鄉(xiāng)(其中17個民族鄉(xiāng))。境內居住著苗、侗、漢、布依、水、瑤、壯、土家等33個民族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,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3758622人。
黔東南總面積30282.34平方公里,東西相距220公里,南北跨度240公里。地勢西高東低,自西部向北、東、南三面傾斜,海拔最高2178米,最低137米,歷有”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說。境內溝壑縱橫,山巒延綿,重崖迭峰,原始生態(tài)保存完好,境內有雷公山、云臺山、佛頂山等原始森林,原始植被保護區(qū)與自然保護區(qū)29個,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(qū)為國家自然保護區(qū)。
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,根據地層巖石和地質外營力作用,境內可劃分為巖溶地貌區(qū)和剝蝕、侵蝕地貌區(qū)。鎮(zhèn)遠至凱里一線之西北屬巖溶地貌區(qū),常見的地貌形態(tài)有峰叢、峰林、石林、溶洞、溶洼、天生橋、暗河等。鎮(zhèn)遠至凱里一線之東南屬剝蝕、侵蝕地貌區(qū),主要由碎屑巖組成,山體大、切割深,常形成脊狀山。
州境總體地勢是北、西、南三面高而東部低。中部雷公山區(qū)和南部月亮山為中山地帶,西部和西北部為丘陵狀低中山區(qū),東部和東南部為低中山、低山、丘陵、盆地。境內大部分地區(qū)海拔500—1000米。最高點為雷公山主峰黃羊山,海拔2178.8米,最低點為黎平縣地坪鄉(xiāng)井郎村水口河出省處,海拔137米。主要山峰有雷公山、冷竹山、南刀坡、佛頂山、轎頂山、香爐山、龍頭巖、老山界、青山界、牛角山、天子嶺、高岳山、貓鼻嶺、月亮山、孔明山等
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住著苗、侗、漢、水、瑤、壯、布衣、土家等民族。黔東南素有“百節(jié)之鄉(xiāng)”的別稱,一年中有節(jié)日集會200多個。節(jié)日活動有唱歌跳舞、斗牛賽馬、吹蘆笙、踩銅鼓、賽龍舟、玩龍燈、唱侗戲等等。主要的民族節(jié)日有苗族的蘆笙會、爬坡節(jié)、姊妹節(jié)、“四月八”、吃新節(jié)、龍舟節(jié)、苗族的苗年,侗族的侗年、泥人節(jié)、摔跤節(jié)、林王節(jié)、“三月三”歌節(jié)、“二十坪”歌節(jié),水族的端節(jié),瑤族的“盤王節(jié)”等等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有苗族的“劃龍船”和武術,侗族的被譽為“東方橄欖球”的搶花炮等。
國家級AAAA景區(qū)6個:黎平肇興侗寨、鎮(zhèn)遠古城景區(qū)、施秉杉木河景區(qū)、施秉云臺山景區(qū)、雷山西江千戶苗寨、凱里云谷田園
國家級AAA景區(qū)10個:黎平翹街景區(qū)、黃平野洞河景區(qū)、黃平舊州古鎮(zhèn)、鎮(zhèn)遠青龍洞景區(qū)、三穗頗洞農業(yè)體驗園、錦屏隆里古城、麻江藍莓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、凱里苗侗風情園、凱里下司古鎮(zhèn)、凱里苗妹非遺博物館
國家濕地公園3個:黎平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、從江加榜梯田國家濕地公園、臺江翁你河國家濕地公園
國家森林公園4個:黎平國家森林公園、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、臺江南宮國家森林公園、劍河仰阿莎國家森林公園
國家地質公園2個:雷公山國家地質公園、苗嶺國家地質公園
網友評論